5位大咖论道新基建下的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云峰会

来源:bandao.com作者:bandao.com 日期:2024-07-07 浏览:
本文摘要: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却总是难以进入深水区?如果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公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历程是从“泥土路”到“水泥路”的漫长演进,那么,在当今“新基建”勃发和疫情催化的双重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则是直接迈上了“高速公路”。

bandao.com

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却总是难以进入深水区?如果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公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历程是从“泥土路”到“水泥路”的漫长演进,那么,在当今“新基建”勃发和疫情催化的双重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则是直接迈上了“高速公路”。为了把握教育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阐明新基建与教育改革、教育数字化的关系,于2020年9月21日-27日,重磅启动了教育云峰会活动,以“新基建下,乘风破浪的未来教育”为大主题,用线上演讲的方式,将“最In”的技术干货和思维观点零距离传递给每一位观众。9月27日,教育云峰会首期系列圆满收官,首期云峰会围绕「教育信息化,聆听教育与科技的碰撞」这一话题,邀请了5位重量级嘉宾,论道新基建下的教育信息化新常态。

他们分别是龙之门教育董事长、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天津市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书记、主任卢冬梅,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博士李水平,爱华盈通智慧教育产品线总经理农长霖,北京晓羊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丁启永。云峰会上,5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本质、建设痛点和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阐释,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讲。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让购买教育信息化相关服务像购买手机流量一样便捷教育云峰会的首位嘉宾是龙之门教育董事长、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他的演讲主题为《“互联网+”与课堂常态化教学融合探索》。

首先,黄向伟带来了北京四中网校在科技赋能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以及北京四中网校以何种方案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是采用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层面,在知识传递方面,实现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教师职能转换;在互动反馈方面,实现多维互动和呈现生成性问题;在内化提升方面,实现过程监控、精准诊断、个性化指导。

二是在疫情期间,提出了自学、互动、释疑、检测和AI助学五环节在线教学模式。即通过老师生成学习任务单后,让学生自学微课,做学后检测,给学生推送相关的资源。学生自学后进行互动的讨论和交流反馈。老师获取学情进行二次备课,通过推送微课、直播答疑、或者挑选制作推送资源进行答疑,在下一环节,老师进行检测巩固,通过在线组卷、智能批改完成教学过程,最后可以利用AI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是进行时空分离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实践,如打造网络作文秀、云考试等。最后,黄向伟分享了他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思考。

一是对政策的期待。黄向伟认为把学生在校外的个性化学习纳入到国家政策中,校外学习涉及到付费问题,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建立一个创新机制,将校内和校外学习进行有效打通;同时让更多市场化的力量来推动欠发达地区在线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名校名师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他希望国家出台采购政策,让购买教育信息化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像购买手机流量一样便捷。二是如何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提升,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复课后老师又转回到传统的授课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老师要思考,后疫情时代,新技术如何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常态化应用。三是如何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业内人士要摒弃从厂商的角度去思考给学生提供工具和平台的思维习惯,而是应该深入到解决教与学的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四是新基建背景下,具备教育新基建建设能力的往往是资源和资金雄厚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对于教育领域的中小机构而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专注的领域,做到一米宽、一公里深,和具备教育新基建建设能力的巨头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卢冬梅:“泛在学习”可以实现,但理念转变始终是难点天津市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书记、主任卢冬梅是云峰会的第二位嘉宾,她的演讲主题为《技术赋能教育,教育赋值技术》。卢冬梅首先分享了天津市第十九中学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得以旧貌换新生的案例,分析学生的消费数据、社交数据、知识点测评数据、书写轨迹数据等,如何从数据画像中重新认识孩子。

例如,孩子们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营养搭配很重要,对学生在食堂就餐、买零食的打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学生打卡的金额,可以了解哪些孩子长期吃零食而不是购买10元以上的套餐,如果判断出学生长期吃零食,系统会发出预警,以防止学生长期饮食不当导致健康问题。利用学生经常成群结队进行社交活动这一特点,十九中通过采集校园漂流书柜学生路过的轨迹信息,与食堂打卡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从而判断学生的社交关系。

有的班级社交关系呈团队式分散,有的班级社交关系比较零散,2-3人结伴,有的班级社交关系交叉密切,通过数据判断班级整体的社交文化风格,从而为班主任引领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做出参考。接着,卢冬梅分享了和平区教育局如何帮助”小空间、高密度“的校园进行功能区调整,丰富校园教育场景。基于学校多元高精度数据行为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三个建议:自行车停放区改到闲置区域;器械运动区与人员密集区分开;部分拆除停车区的隔离带,从而分散密集区域安全压力,形成校园流线。

对校园建筑进行调整以提高校园空间利用率,通过观察学校热力图发现该校实验楼一楼为食堂,拥堵严重;实验楼二楼为专用教室,使用率不高;实验楼主入口上层对应断头走廊,出入不便。为了扩大用餐空间、一二楼分流,减少拥堵、提高二楼以上教室可用度,最终提出加建实验楼外挂楼梯的建议。然后,卢冬梅介绍了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大数据项目的三驾马车,一是数据中心,进行数据规范、数据交换和数据治理;二是和平教育基础业务管理系统,保障基础数据一数一源和伴随业务过程采集;三是和平教育开放平台,包括应用中心、教程文档中心和开发者中心。

最后,卢冬梅认为四个月在线教育,给师生带来四大变化,一是“泛在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理念的转变始终是难点;二是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要连续、实用、交互、兼顾教与学;三是基于过程、基于数据、基于证据的评估被广泛应用;四是教师培训直达工作现场,基于实践、基于案例、基于问题,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服务。鸿合科技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水平: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想就是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博士李水平是云峰会的第三位嘉宾,他的演讲主题为《理想与现实—中国教育信息化范式与技术应用冲突》。

bandao.com

首先,李水平谈到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理想。从文明发展的视角,今天的信息化变革是继以体能为主的农业文明、以机械能为主的工业文明之后的以智能为主的时代。李水平从形态、特征、特点三方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信息化时代的形态包括信息产生价值、代表先进生产力、信息传播为核心、以计算机为象征;特征包括渗透性、协同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特点包括智能化、电子化、全球化和非群体化。李水平认为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路径就是信息化。

从技术路径的发展阶段来看,分为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想就是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在教育场景里和谐共处,齐心协力,为了孩子的成长去贡献一切可能。家庭、教室、校园共建共创孩子健康成长的优质环境与发展条件。

接着,李水平总结了他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几种范式。一是信息化机构管理范式,以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官网为例,这种信息化应用范式以展示工作内容为主,基本不涉及智能。

二是信息化学校管理范式,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为例,中科大的管理范式明显突出大数据,让数据直接展现管理效能与学校概貌。三是数字化校园应用范式,数字化校园建设一般包括设备管理、校园生活、校园安全、教学教研,教育部管理、校园文化、校务管理和家校共建8大模块,数字化校园偏重于装备条件和管理软件应用为主的应用形态,目前国内真正建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校园的还相当少。四是智慧校园应用范式,数字校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升级方案,智慧校园的重点是在应用场景中,相应的应用对象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能、优化体验、增强决策科学性等整体解决方案。

五是多媒体教室应用范式,多媒体教室建设是信息化1.0时代的建设重点。六是智慧教室应用范式,智慧教室应该包含智能交互大屏、录播设备、电子班牌等一体化硬件外,还应包含交互显示系统、音视频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慧教学系统和数据应用系统等5大系统。七是探究教室应用范式,其特点就是多屏,每个学习小组配一块智能交互大屏,主讲台的智能交互大屏与每个小组的智能交互大屏互联互通,能够向小组屏发布探究任务,采集与分发小组探究成果等。

另外,还有智慧课堂应用范式、专递课堂应用范式、翻转课堂应用范式、AI课堂应用范式和教育信息化数据应用范式。最后,李水平总结了新教育需求和技术应用之间的冲突,一是从管理者视角看,经费投入巨大但效果难料;二是从教师视角看,配与用分离,应用体验差、痛点解决少导致不想用不能用;三是从学生视角看,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之间存在冲突;四是从网络视角看,教学需求与3G、4G、5G技术应用存在冲突。

爱华盈通智慧教育总经理农长霖:关键技术将会迭代进步,并与教育行业深化融合爱华盈通智慧教育产品线总经理农长霖是云峰会的第四位嘉宾,他的演讲主题为《科技赋能教育行业经验分享与探讨》。农长霖首先剖析了科技赋能教育的几大场景。一是教师授课场景,包括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二是学生学习场景,包括听课、做题、预习、复习、身心健康等;三是教学管理场景,包括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自习室、教务管理等;四是校园生活场景,包括校园安全、文娱活动、住宿、体育锻炼、饮食消费等;五是内外交互场景,包括官宣活动、上下级信息交换、家校互通、校企合作、校友交流等。接着,农长霖介绍了多种技术融合赋能教育行业的具体情况。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赋能学校自媒体、在线教育、学工管理、点播直播、教务系统和家校互通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赋能学校的作业批改、校园安防、人脸ID、在线学习、考勤点名、学生行为、体育锻炼等场景;5G技术可以赋能VR/AR教学、互动教学、在线办公、机器人实践和视频直播等场景;大数据技术可以赋能教学数据、行为数据、安防数据、学生画像、学籍数据、职工数据和教学数据等场景;物联网技术可以赋能智慧宿舍、智慧实验室、智慧办公室、智慧教室、智能路灯等场景。之后,农长霖介绍了爱华盈通疫情下科技赋能教育的一些实践分享。

bandao.com

在疫情期间,爱华盈通自研了校园疫情防控系统,利用云服务器和校级服务器,将教育局、疾控中心、学校管理和学生家长四端进行连接,同时开发出测温门禁、测温仪、手掌测温、智能手环、手机小程序自主上报健康信息等产品。这些设备的所有的数据经过全部采集,发送到校级服务器,进行一些舆情跟踪和数据分析后提前处理,做出响应;学生跟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发烧现象,如果体温异常,家长可以及时得到实时推送;校级服务器可以通过云服务器把这一异常数据对接到教育局,教育局可以访问到其管辖片区所有学校的学生健康状况;云服务器还可以对接到疫情疾控中心,对整个城市的疫情进行全面了解。从底层到中间层到管理层,通过打通数据、分层管理达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最后,农长霖分享了对智慧教育未来方向的几点思考。他认为,未来,关键技术将会迭代进步,并与教育行业深化融合。

一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具有随时随地获取、速度快、数据量大的特点,以5G/6G技术为代表;二是硬件技术的进步,随着云计算和边缘智能的发展,芯片的处理器更快,以量子计算、MCU技术为代表;三是设备功耗降低、更加节能环保;四是算法更加智能,以GPT-3算法模型为代表。还有一些其他相关因素也将发生变化,例如科技教育的环境普及,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国人从意识形态上接受技术的赋能;科技目的是提高效率、提供数据和经验、科学分析手段、得出合理结论并指导实践,教育将回归以人为中心;教育公平得到改善,进一步缩小受教育环境、条件限制;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多方发力,共同推进科技赋能教育;因材施教将进一步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晓羊教育副总裁丁启永: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规划过渡到数据规划北京晓羊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丁启永是云峰会的压轴嘉宾,他的演讲主题为《新基建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

丁启永首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1978-1999年为萌芽阶段,电化复兴、信息化萌芽。最初是电教馆,后来有了语音教室。

2000-2011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应用,融合增效。开始出现“校校通”,学校有了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应用、计算机教学应用开始普及,以及优秀教师的录像带可以拿到课堂上播放。2017年以后进入了融合创新阶段,创新驱动、智能引领。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信息化技术的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经过了40年的发展,但却面临一个现状就是,教育信息化产品在学校里的应用率很低,闲置率很高,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老师、学生为什么选择或拒绝教育信息化产品?是应用不够?平台不够?还是投入不够?这些都不是。

丁启永认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里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对于老师来讲,最关注的无外乎两方面,一是投入,需要付费吗?多久才能学会?能轻松融入课堂教学吗?二是回报,它能否帮助达成教学目标?能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否辅助教学?对于学校或者是学校管教育信息化的人来讲,数据标准不一致如何协作,数据无法整合如何体现价值?丁启永表示,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市场呈现平台多、整合能力差、数据孤岛、数据不标准、无法价值最大化的特点。各类应用平台繁多,基础数据分布在各个应用品台之中;应用开发商整合能力差,原有的数据结构无法适应新业务需求;各个应用在教育业务层面上相关,但数据各自独立,很难使这些数据联合起来发挥作用;历史数据无法统一标准,并入新的系统再利用;学校早期独立使用的应用系统集中了大量业务数据,却无法为后续教学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价值。教育信息化建设究竟是给老师减负了还是增负了?不管是从企业的角度,有什么规划什么,还是从用户的角度,用户要什么,然后企业给他规划什么,其实都没有解决核心问题。

教育信息化应该从应用规划走向到数据规划的转变,让建设和规划变得更精准。整体规划来讲,先规划方向,规划内容,有目标去推导数据需要什么,应用需要什么?相关的保障以及实施的路径,从上至下去推动学校和区域的规划,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新基建。最后,丁启永分析,新基建7大领域的底座就是数据,推动教育新基建,同样离不开数据。

未来,数据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数据让教育高效美好。对于学习者而言,数据应用可以纠正学习误区、合理分配资源、增加个性化学习指导、提升课堂管理效果、加强心理辅导;对于教师而言,数据应用可以筛选特色教师、加强评教有效性、提升教师素养、促进优秀师资共享、识别优秀师资;对于教育资源而言,数据应用可以快速定位需求自有、检测在线资源质量、分析资源热度、扩散度及淘汰指数;对于学校而言,数据应用可以衡量学校水平、检测校园安全;对于地区而言,数据应用可以评估教育发展。围绕数据应用打造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中台为纽带、以应用生态为连接、以资源为基石的。

这个生态是谁的?不是给企业建的,而是教育本身。围绕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去建生态,才能真正用起来,才能被用户接受。注:教育云峰会将以系列形式呈现,演讲嘉宾以定向邀请为主,如有教育科技相关企业欲主动参与报名的,也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对报名企业进行审核。

报名请加微信:lijingying0451(海棠姐)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本文关键词:bandao.com,5位,大咖,论道,新基,建下,的,教育,信息化,你

本文来源:bandao.com-www.fallscafewi.com

0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htm